背景
去年十一去了一趟青岛玩,参观了心心念念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喝上了最新鲜的青岛啤酒。回来后,仍意犹未尽,所以萌生了去参观珠江啤酒厂的的念头,但是很可惜。珠江啤酒自从2022年之后就闭馆了,后面也没有恢复对散客开放,因此无奈搁置这个计划。
但是14号等流水线编译的摸鱼间隙,珠啤博物馆突然发公告,招募一批酒友来参观,遂立即报名,预订了这个行程。
参观
19号下午15点,准时赴约参观珠江啤酒博物馆。老实说,这个博物馆确实是得翻新一下了,外墙的彩色玻璃感觉特别脏,朦了厚厚的一层灰,跟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外观还是有点差距的。

说是20人成团,但实际到场其实就12个人,宣传力度还是不怎么行。不过,人少也让这趟旅程变得非常好,大家素质都很高,玩得很开心。50块钱可以有馆长亲自导览+啤酒畅饮已经捡到宝了!

观影
开场是让大家看了一部纪录片,介绍啤酒文化和珠江啤酒的历史,画风实在有点过于古早了,充斥着老年审美,能看出来博物馆真的很久都没有更新过宣传物料了,有点落后于时代发展了。

展品
这部分主要是博物馆的馆长,带着大家在展示层逛了一圈,介绍了一下啤酒的发展史,分享了酒厂的发展史。不过感觉古代历史部分有点强行加戏,毕竟作为一家1985年才投产的近现代酒厂,实在没特别多历史可讲。但是近现代的发展史以及酒厂的工艺补充介绍倒是会比青岛啤酒厂来的全面,能让人感觉到是在干实事的。




珠江啤酒其实也是挺时髦的,产品线比较多元,推出过几款比较时髦风格的啤酒,不过之前国内的啤酒文化,始终是水啤为主流,普通消费者的感知不强。不来参观,我都不知道市面上这几款啤酒的差别是啥。



喝酒
前面的参观只能说不过不失,没啥印象深刻的部分,但是啤酒的质量却是超出预期的。

原来位于琶醍的老珠江啤酒厂的生产车间和灌装车间,大部分已经迁移至南沙的万顷沙了,老车间仅保留了一条月产50吨的“小”产线,用于在供给市区内的酒吧使用。(说老实话,很多精酿厂一个月都做不到10吨,这条小产线真的不小了)

据介绍,当日试饮的啤酒都是13点刚刚从生产车间新鲜接出来的原浆,我们参观结束是16点30分,新鲜程度可见一斑。啤酒全程都保持在1度的适饮温度,每一杯到手的啤酒都是冷冰冰的。参观完口渴的不行,来一杯清爽的啤酒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周六一共试饮了三款酒,从左到右分别是黄啤、德式小麦和IPA。零售价格330ml的话可以做到10-15块,价格还是不错的,而且作为广州的本土大厂,能有这个水平,我也挺满足的了。
黄啤(皮尔森风格)

外观:淡黄色偏白,气泡难消散。
闻香:浓烈酒花味。
口感:沙口感中弱。
味道:前段,淡淡的酒花苦味,接着是淡淡的米味,回口有点发酸。
总结:简单清爽的拉格啤酒 ,虽然酒花味浓烈,但完全不苦,因为放了大米的缘故,喝起来麦香味不足,更多是一股米饭的味道。
德式小麦


外观:淡黄色偏白,气泡难消散。
闻香:浓烈麦香味。
口感:沙口感中弱。
味道:前段,强烈的麦香味,接着是啤酒花味,收口发干。
总结:对比着喝,能立刻喝出来大麦含量的差异,德式小麦是100%大麦,黄啤是放了35%的大米的,纯度完全不一样。但因为酒花量不足,喝起来的香味稍差。德式小麦的麦香味过浓,把啤酒花味都覆盖了。反而不及皮尔森平衡,皮尔森轻盈的酒体+啤酒花的香味的点缀,喝起来负担没那么重。
IPA


外观:深黄色,气泡难消散。
闻香:浓烈西楚酒花味。
口感:沙口感中弱。
味道:前段,浓烈的热带水果味,中段是麦香味,尾段收口有点酸。
总结:非常克制的IPA,啤酒花的浓度相较其他酒厂的IPA有所收敛,只是一点点苦,接着就是麦香味了,较容易被大众接受。我更喜欢珠江啤酒的IPA,喝起来很收敛,不会像现在的一些小厂,两倍、三倍的酒花干投,喝到最后成了喝酒花水,香到发腻。珠啤的IPA,整体非常干净,就是西楚的水果香、麦香,简简单单无狠活。
之前去青岛的时候,青岛一厂的酒厂酒吧有卖啤酒拼盘,但是它们酿的IPA氧化太严重了,喝起来一股糖浆味,特别奇怪,难喝的不行。
活动结束
小团有小团的好,一边喝还能一边跟酒厂的直接负责人聊天,可以了解到更多平日了解不到的咨询,令人满意。就比如第二季度的时候,珠江啤酒的官方酒吧就要开业了,到时候散客就可以直接买到新鲜的原浆啤酒了,令人期待。

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珠啤的啤酒试饮跟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是一样的,每人就只能喝两小杯。没想到居然给大家准备了30L的原浆畅喝,可惜的是,虽然有12个团友,但喝到最后实际就只有包含我在内的四个啤酒酒友在狂喝。(实在是太好喝了,而且千载难逢,不想错过这个50块钱啤酒喝到饱的机会)

临走前,我还打包了1.5L的IPA原浆回家分享,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果然只要够新鲜,什么啤酒都好喝啊。